日前,本报报道了《一个棋童母亲的困惑》,很多读者来电,表述自己的观点。听罢,记者由衷感到孩子学棋不容易,不同年龄段家长的困惑也不一样。像棋童母亲王女士的孩子学棋2年多,她的困惑属于“入门级别”的,而用一个冲段少年(棋龄在10年左右)家长的话说:“这才刚开始……”那么,“更高级别的困惑”又是什么呢?请看记者接下来的一番调查。
一群冲段少年的博弈: “爸,我通过了。”简短的5个字短信发送到了于子墨(化名)父亲的手机上。今年8月,22名棋手获得了本年度专业围棋定段资格,于子墨是其中之一。在北京的围棋道场里,有像于子墨的这么一群孩子,他们放弃学业,专心下棋,被称做“冲段少年”,大约有一千来人。
算账 6年+60万 冲段方成功
于子墨,今年16岁,北京孩子。性格温和,胜不骄败不馁,被学棋同仁称为淡定哥。6岁开始学棋,今年8月升到职业初段。于爸爸说,“整整10年了,总算有点安慰。”
从10岁开始,于子墨闯荡马道(马晓春道场)、葛道(葛玉宏道场)以及野狐围棋道场等北京各大围棋道场。于爸爸告诉记者,冲段这6年,每年花费不下10万元。这其中包括请老师讲课的费用、到全国各地打比赛的差旅费(一般家长有一人要全程陪同)。
于爸爸说,钱是小事,反正都是给自己孩子花了。问题的关键是,回头看看这10年,于爸爸深有感触地说:“学棋这条路,家长孩子哪个不坚持到底都不行!”
现状 走上职业 再没有回头路
早在小学5年级,于子墨就离开了学校。很多老师不理解,纷纷劝说于爸爸不要走“不上学”这条路,可于爸爸说: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。”于子墨的父母明白,走上了职业围棋这条路,也就没有回头路了。“这条路真是挺难的!”于爸爸说。
每年,全国有400多人参加定段赛,而通过的只有二十几个,残酷程度可想而知。这400多人绝大多数是外地棋手,携家带口来北京道场学习。于子墨爸爸告诉记者,不参加道场学习,考定段赛报名都是个问题。他说:“我们孩子开始没报上,后来托了道场的关系报上的。”这一细节也反映出,冲段少年很多时候除了进入道场,别无选择。
采访最后,于爸爸对记者说:“我特别希望这些冲段少年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归宿,比如像中专、高职也能接受这些冲段的孩子。冲不上段位的孩子年龄大了路就很窄了,最多就去教棋,可是业余五段的水平在北京这个地方你教谁去?我们孩子是冲段成功了,可是初段之后还能提高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,真要上不去了,也得自己想出路,但现在一个大学生毕业都找不到工作,一个学棋的,可能只有小学文化,又怎能在社会上立足呢?”
未来 冲不上段 将来就教棋吧
就围棋而言,目前我国走的是专业和业余双轨制同步发展。
专业围棋选手能靠打比赛赚取奖金而生存下去,常昊(微博)、古力、孔杰(微博)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做职业棋手最好是“找到组织”,想办法进入围甲或围乙。这样,水平一般的棋手一年挣个十来万问题不大,高水平的就更不用说了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么多孩子要冲段的重要原因。
现在学围棋的孩子很多,“打级”(专业术语,就是考级)必不可少。每年中国棋院的围棋入段名额只有20个上下。每年的定段赛堪称围棋“高考”。就拿今年来说,2011年定段赛共分为U17组、U25组和女子组,吸引了400多名青少年棋手参加,他们之中仅有22人能够“升学”,其中17岁及以下年龄组有17名定段、18至25岁年龄组有2名定段、女子组有3名定段。这是真正的“独木桥”,是当职业棋手之前必须经历的残酷的选拔之路。
因已彻底放弃学业,冲不上去也没有回头路。而冲段难度又太大,拿个业余五段就算不错了,可出路就只有一个:教棋。围棋老师并非不好,做得好的一个月能拿个万八千甚至更多,但谁当初学棋时不是奔着职业棋手去的呢?从现实角度看,如果你挂靠在棋院下属单位做老师,还比较稳定,但大多数围棋老师都是个体户,完全靠撞大运似的个人打拼,收入不稳定,想来也不是他们学棋人的初衷吧。
理想 围棋界“丁俊晖(微博)”不好当
“冲段少年”何培源(化名),14岁,出生在南京,4岁来北京,从兴趣班开始接触围棋。何培源的爸爸告诉记者,小何已冲段3年,今年运气不佳冲段未果,不过进了前50名,明年还要继续冲段。
记者了解到,13岁到18岁是学棋升段的关键年龄,这个时候家长孩子“不抓紧”提高棋力,前途就“白瞎了”,但“抓紧”付出的代价就是“辍学”。一位行内人士透露,小棋手一旦决定冲击职业段位,再想通过半读半棋的方式来提高棋力,几乎是不现实的。在道场学一整天,回到家里,还要打谱、复盘,哪有精力再学别的课程?
在谈到自己孩子如果不上学是否会影响将来前途时,何爸爸对记者说:“首先,孩子喜欢,做家长的就要支持。第二,学棋的孩子没有傻的,脑子不好使的也到不了冲段这份上;第三,现在上海好多大学都挺看重特长生的。我认识的好几个下棋的孩子都被招进大学了。我跟孩子说了,再练几年,不行的话回去把功课捡起来再参加高考去!”
有些省份有政策:围棋职业初段以上,可以在高考中加分,甚至可以直接招收成大学体育特长生。而且,在职业围棋高手高额奖金的诱惑下,围棋少年这一特殊群体正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壮大,谁都希望自己成为围棋界的“丁俊晖”,但围棋界“丁俊晖”好当吗?
本报记者 田伟(微博) 文并摄 J206
专家说法 极端做法不可取
多年以前,11岁男孩杨振哲欲停止学业专攻围棋的想法,曾引起教育部门和不少学生家长的热议。如今,为下棋而辍学的孩子越来越多,这种做法对吗?
儿童心理教育专家鞠静告诉记者,让孩子退学潜入“黑白世界”,是拿孩子一生做赌注的冒险行为,这是不可取的极端做法。适龄儿童至少要上完小学和初中,这有社会学、教育学上的必要性和合理性,脱离学校教育单独成长,一是孩子获得的知识不全面,二是没有机会接触到团队和社会,必然缺乏合作精神、团队意识,这不利于孩子心理甚至是身体健康。离开校园对孩子来说也是残酷的,一个孩子的童年里如果没有阳光、草地、小伙伴,有的只是太多的孤独和赞誉,他的童年是不快乐的。
鞠静语气坚定地说,孩子能否成才是个未知数,因退学而失去了学习文化课的机会却是明摆着的,如果类似杨振哲这样的棋童将来在围棋方面无所成就,父亲和孩子的努力前功尽弃事小,但孩子因缺少必要的文化知识而很难生存事大。如果孤注一掷的结果是孩子一事无成,做父亲的就悔之晚矣了。
|